2.白蚁群体的形成
白蚁群体的形成和自然界其它昆虫一样,通过雌雄交配,产卵孵化成长发展起来的。当群体中长翅型繁殖蚁发育成熟后,在一定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工蚁启开分飞孔,兵蚁分布于孔周围警卫,长翅繁殖蚁由候飞室爬出分飞孔,蠕动爬行一阵,适应环境后,展翅起飞。飞行方向随风向和光线而定,飞行距离不长,一般 在50-200米左右。落地自行脱翅,疾行觅偶。配对时,雌蚁在前,雄蚁尾随,寻 找落居住所,交配繁殖。经过一定的时间,工蚁建成正式巢居,繁殖蚁成为蚁王、 蚁后。蚁后产出的卵,由工蚁衔运集中孵化成幼蚁,幼蚁经过几次脱皮后,分化 为工蚁、兵蚁、若蚁(即繁殖蚁的幼蚁)若蚁经过几次蜕皮后,成长为长翅繁殖蚁 或补充型繁殖蚁。原始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后,由短翅或由无翅繁殖蚁来代替 蚁王、蚁后。故某些种白蚁群体的寿命可达数十年之久。
3、白蚁习性的特点
掌握和了解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我们有效地防治白蚁的必要手段。白蚁种属很多,但终归是一类昆虫,有它们共同的生态特点,从常见的几种白蚁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点:
1.群体生活
一个巢群是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内有品级之间明确的“社会分工”,互相合作、互相依存、维持和发展群体。在通常情况下,白蚁离开群体不能单独生活,只有长翅繁殖蚁能飞离巢群。但也有一定数量的个体与主巢隔离,仍能继续生存。各品级间的依存关系与巢群的存在、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可能利用科学方法破坏这种关系而使群体趋于死亡。
2.活动隐蔽
由于白蚁生理上的缺陷,大多数无眼,体壁柔软,害怕阳光,喜欢活动在阴暗的地方,隐蔽在被害物内部进行危害。即使不得不与外界接触时,如分飞、取食、汲水,也必须先修筑蚁道,隐蔽在蚁道内活动,或利用晚间进行短时露天活动。白蚁的隐蔽活动,给防治工作增加很多困难,往往造成很大损失才有所发觉。我们了解这一点,应该提高警惕,经常对阴暗环境进行检查,及早防治。
3.喜爱清洁
白蚁对蚁巢、蚁道和身体都随时保持清洁,巢体和蚁道上从未发现杂物,尤其是家白蚁的蚁道,总是光滑如洗。如遇到不洁的东西或白蚁尸体,都会及时清除掉。白蚁的排泄物都堆积于巢体外层,构成巢体的防护层。白蚁还经常相互舐洗身体,清除身上的脏物。
白蚁巢外露的排泄物,使我们能准确地破除蚁巢,它们的舐洗习惯,使我们能利用慢性胃毒药物使全巢传染中毒。
4.信息敏感
白蚁对阳光、温度、湿度和外敌具有高度的敏感。当蚁路或巢居受到破坏、通风露光时,即有大量兵蚁出来警卫,工蚁频繁衔泥修复;有的种属如散白蚁则会立即惊逃。土栖白蚁和家白蚁的地下蚁道受到严重破坏时能迅速堵塞通道或封闭路口。进行这些工作时,是依靠兵蚁撞击上颚,工、兵蚁抖动身躯,发出音响,传递信息动员群体的。我们可以观察白蚁活动趋向、封口和堵路速度来判断蚁巢的方向。
长翅繁殖蚁选择分飞的时间,总是在温湿度有急剧变化的时刻。飞出后有较强的趋光性,使我们能利用其分飞时刻扑灭和诱杀繁殖蚁,并根据分飞孔的分布情况判断蚁巢位置。
5.分群繁殖
白蚁群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巢内产生繁殖蚁,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在适宜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从分飞孔飞出,发展新巢群。不同种属的白蚁,繁殖蚁的产生分飞的季节和时间均有不同。在同一巢群内,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的时间有先后,所以分飞也是多次进行完毕的;也有受外界条件影响而不一次分飞,有的群体隔年分飞,有的连年分飞。
掌握各种白蚁分飞期,是我们分析白蚁种属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几种常见白蚁的共同生态特点,此外,由于白蚁的种属不同,各种属又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因此,我们除应掌握白蚁的一般共同生态特点外,尤应对不同种属白蚁的特殊生态特点和活动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否则,就会造成防治工作上的盲目性,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上一篇:白蚁的危害
下一篇:白蚊的种类
公司总机:028-8447 2298 24小时客服热线:400-100-9129 总部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一环路东三段64号锦泰大厦A座707号 邮编:610066
版权所有:成都力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