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除了经常见到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等有害生物外,偶尔还会遇到蜘蛛、蜈蚣、蝎子等一些较少见的有害节肢动物。此类有害的节肢动物侵入室内,常常引起人群困扰,同样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一、蜘蛛
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足4对。种类较多,但仅少数有毒,如黑寡妇毒蛛、褐隐毒蛛都可能叮咬人致死。毒蛛不主动攻击人、畜,常因人触及蛛网、赤手捕捉或行走时碰到而被叮咬。防治方法是首先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住地周围各种杂物、碎瓦、枯枝、落叶等,减少蜘蛛孳生。室内蜘蛛孳生说明有大量昆虫存在,做好蚊、蝇防治工作,断绝蜘蛛食源也有助于降低蜘蛛孳生。采用滞留喷洒的方法处理墙面、缝隙及室外蜘蛛孳生地。蜘蛛网施药后,应至少保留三天后清除,以便蜘蛛充分接触杀虫剂。在处理蜘蛛侵害时,PCO人员应戴上手套等防护工具,以免被叮咬。

二、蜈蚣
蜈蚣俗称百足虫,属唇足纲(Chilopoda)。虫体长而扁,一般约10-15cm,有些 品种可长达30cm左右。全身由头及20余个扁平体节组成。头及第一体节为红褐色,其余各节为蓝褐色,腹面为黄色,每节有足一对。生于第一节的一对足,变成 钩爪尖锐的毒肢,末端有通达毒腺的小孔,排出酸性毒汁。蜈蚣性畏日光,白天栖于树皮、腐木、石隙下或阴湿的地上,以细小动物为食。用手捕 捉或赤脚活动时,有时可被其蜇伤。
如果室内外蜈蚣数量多时,需要进行化学防治。采用毒死蜱、残 杀威、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长效剂杀虫剂处理墙面和各种缝隙以及室外四周蜈 蚣的栖息场所。

三、蝎子
蝎子名钳蝎,属蜘蛛纲蝎目(Scorpionida)。产于温热两带,大抵以北纬40度为界。蝎为胎生,没有变态,妊娠数月后出生幼蝎。成蝎体多黄褐色,亦有赤褐色 、暗褐色的。头胸部与前腹部合为体躯,后腹部狭长为尾。后腹部最后一节膨大为囊状,附一个有毒腺的尾钩。
蝎子有畏光性,白天躲在石缝、墙基和阴湿处的破砖瓦、枯叶下,夜晚出来觅食,其天然食物为蜘蛛及体大的昆虫等。捕食时,先以尾钩翻至前方,蜇刺小虫,毒死后再食。
预防蝎子侵害应首先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砖瓦、石块、杂草枯叶,使蝎子无栖息场所。夜晚活动以灯光或手电筒照明,防止在黑暗中直接以手触墙壁。室内外蝎子密度高时,可进行滞留喷洒处理。
